选择您的国家/地区
亚太
{{item.region}}
{{item.lang}}
欧洲
{{item.region}}
{{item.lang}}
北美
{{item.region}}
{{item.lang}}
其他国家与地区
{{item.region}}
{{item.lang}}
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3版)
2025-04-24 13:57:28 更新 | 20 阅读

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3 版)》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,结合前版应用经验、当前国情及国内外研究进展,参考新药与新型诊疗方法,基于循证医学证据,为临床医师提供成人失眠规范诊疗方案。以下是该指南关键内容与核心建议的详细解读:

一、失眠的定义与诊断

定义:失眠是个体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意,并导致明显白天功能障碍的状况。

诊断标准:参考《国际疾病分类》(ICD - 11)和《国际睡眠障碍分类》(ICSD - 3),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睡眠问题每周至少出现 3 次,且持续时长不少于 3 个月。

  • 经改善睡眠卫生和环境等措施后,睡眠问题仍未得到改善。

  • 因失眠出现社会、职业或其他方面的功能障碍。

二、评估方法

病史采集:涵盖睡眠习惯、病程、诱发因素、共病情况、药物使用等多方面信息。

量化评估工具:

  •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(PSQI):用于评价睡眠质量。

  • 失眠严重指数(ISI):衡量失眠的严重程度。

  • Epworth 嗜睡量表(ESS):评估日间嗜睡情况。

辅助检查:必要时可借助多导睡眠图(PSG)或活动记录仪(Actigraphy)进行监测。

三、治疗方法

(1)非药物治疗

认知行为治疗(CBT - I):作为首选治疗方式,包含睡眠教育、认知重建、睡眠限制疗法、刺激控制疗法等内容。

放松疗法:例如渐进性肌肉放松、冥想、正念疗法等。

睡眠卫生教育:建议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,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等。

(2)药物治疗

常用药物:

  • 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艾司唑仑):适合短期使用。

  •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佐匹克隆、唑吡坦):起效迅速,依赖性相对较低。

  • 抗抑郁药(如米氮平、曲唑酮):适用于合并焦虑或抑郁的失眠患者。

注意事项:药物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,避免长期使用及产生药物依赖性。

(3)中医治疗

中药:像酸枣仁汤、归脾汤等中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。

针灸与推拿: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改善睡眠状况。

其他疗法:例如耳穴压豆、足浴疗法等。

四、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

老年人:关注其药物代谢特点,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。

青少年与儿童:以非药物治疗为主,谨慎使用药物。

孕产妇:强调治疗的安全性,优先采用非药物疗法。

五、长期管理与预后

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,建议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和评估。

对于慢性失眠患者,需制定长期治疗计划,包括行为习惯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。


■ 全文阅读/下载链接:

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3 版)

搜索更多新闻